搜索
搜索
/
/
凝心集智谋课程改革,结对共建聚育人合力——山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研讨会在济宁市第一中学成功举办

- 校园新闻 -

资讯分类

凝心集智谋课程改革,结对共建聚育人合力——山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研讨会在济宁市第一中学成功举办

      立德树人为本,课程改革为先。为深化历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省级历史学科基地内涵建设,提升历史学科育人能力,强化历史学科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培育学生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支撑作用,11月12日-13日,在济宁市第一中学隆重举办了山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济宁市教育局主办,济宁市第一中学、邹平市第二中学、烟台第一中学、潍坊中学和泰山中学五个省级历史学科基地校承办,山东金太阳教育集团协办。出席本次会议的嘉宾有济宁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伟,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昭洪,泰山中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张连刚,潍坊中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赵洪东,济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蒋浩然,济宁市第一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邹平市第二中学教科研主任刘庆亮,烟台第一中学办公室主任陈文志,贵州省铜仁市教研员陈甜等。此外,全省多所高中学校的历史教师与各地市教研员以及来自贵州省铜陵市的历史教师们也欢聚于此,共襄历史教研盛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省级历史学科基地首席教师李成顺主持,张伟与李建先后致开幕式欢迎辞。

 

 

      张伟在致辞中介绍了济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度肯定了济宁一中在学科基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效,指出了课程改革在当前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为学科基地下一步的发展谋划了方向。

 

 

      李建代表济宁一中向远道而来参会的历史教师、教研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济宁一中一以贯之的一项重要工作,历史学科认真领会国家关于课程改革的精神,紧紧把握新课改与新高考的脉搏,贯彻落实各项新课改要求,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卓越成绩。

 

 

 

      领导致辞后启动学科基地育人共同体签约仪式。伴随着庄重而喜庆的音乐,五位省级历史学科基地校的领导一同上台,在全体与会人员的见证下,完成了学科基地育人共同体的签约。学科基地育人共同体的建立,将进一步凝聚起各基地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优势,实现优质历史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质历史教研平台的搭建,不断丰富历史学科的育人路径与育人内涵,取得历史课程改革关键环节中的新突破,并对全省各高中学校历史学科的课程建设起到辐射引领作用。

 

 

      签约仪式结束后,全体与会人员在图书科技楼前合影留念,用镜头记录下了此次教研盛会的热烈,用画面定格下了基地校间深厚的友谊。

 

 

      随后,在邹平二中教科研主任刘庆亮的主持下,李成顺作了题为《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的专题报告,从课程教学改革的话题缘起、关键节点、实操举例三个角度阐述了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秉持的理念与应追寻的方向。李成顺结合着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长久以来对历史教育的思考,鲜明地指出了当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着的一些误区,包括对课程标准与教材认知错位、过度依赖教学资源网与教辅图书等。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认知误区,李成顺通过翔实的高考题案例,分析了当前新高考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为与会教师们指出了一条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改理念、契合新高考要求的康庄大道,令与会教师们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车丽娜在下午的专家讲座中以《基于课程建设的教师专业发展》为题做了专题报告。车丽娜教授从教育学的宏观角度出发,阐述了课程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以及国家对于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帮助与会教师们明确了课程改革的历史由来与实现路径。同时,车丽娜依据着相关课程理论,围绕“课程建设”阐述了课程建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整体发展、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着历史学科自身的学科性质,向与会教师们提出了倡议,指出历史教师应该有宏观视野,关注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真切发挥出课程育人的作用。

 

 

      专家讲座后,在首席教师李成顺和历史教研室主任高艳红的带领下,全体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济宁一中校史陈列馆和省级历史学科基地。他们或是漫步于校史馆之中,认真端详着校史馆中所陈列着的每一件校史文物,聆听着学生志愿者们对于百廿校史的讲解,品味着济宁一中的百廿历史文化;或是驻足于省级历史学科基地之内,观摩着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欣赏着学科基地多功能历史活动教室的新奇,感悟着省级历史学科基地的丰富内涵。参观过程中,与会教师们不时地发出阵阵赞叹,不停地地进行拍照留念,对我校的校史馆和学科基地建设给予了积极的称赞。

 

 

      研讨会第二日,我校窦琳琳、钟昂两位老师及首席教师李成顺分别进行了示范课展示,通过课例的形式向与会教师宣介了济宁一中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创新成果。钟昂执教了《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通过引领学生基于教材进行问题思考来落实基础知识,通过高考题进行考教衔接来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知识进行特定时空下的中外对比来拓展学生思维。整节课既有趣味性,又富含深意,同时还有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令学生得到了许多收获

 

 

      窦琳琳执教了《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课,通过食物物种的交流来透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整体联系的加强。窦琳琳既从宏观的角度着手,设计了多张历史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来认识世界范围内物种的整体交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聚焦于微观的角度,通过分析英国的饮茶文化,来全面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给世界所带来的一系列革命性影响,启迪学生的智慧。

 

      首席教师李成顺向与会教师们展示了他基于新课改要求所开创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执教了选择性必修二的《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社会卫生》两个单元。课堂上共有十二名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另有一名学生担任主席。两个小组根据课标的要求,以教材及其他历史资料为依托,自主开发历史问题。课堂开始后,在主席的指令下,两个小组互相向对方提出本组成员所共同开发的历史问题,由对方小组成员做出回答。在经过多轮问答直到没有人再进行补充后,由主席做出关于这一问题的总结性发言,并由李成顺对学生所开发出的历史问题和在课堂上自主生成的历史结论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知识蕴含的核心价值,明确高考考察方向。在思维碰撞中,一个个自主开发的历史问题被学生自主所解决,在问题开发与结论生成的过程中,学生也自然地内化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适应了新高考的育人要求。

 

 

 

      课例展示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楼建军教授对此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楼建军称赞了济宁一中在课堂教学改革上的突出成就,三节授课都很好地体现出了济宁一中作为省级历史学科基地的教学水平。钟昂和窦琳琳的课都能关注到学生,整体教学的设计也契合新课改的要求,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富有深意,对材料的选取也充满着新意。同时对于两节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楼建军也提出了自己的指导意见。对于李成顺的授课,楼建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课堂真正体现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

 

 

 

      研讨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论坛交流,由潍坊市教科院高中历史教研员张明祥主持。五位省级历史学科基地校的首席教师共同登台,就学科基地建设和课程改革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问题共答。各基地校首席教师依次围绕着“如何量化学科基地建设成果?”“省级历史学科基地如何推进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总结了学科基地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经验,凝聚了省级历史学科基地建设中的的智慧共识。

 

 

      谋课程改革,聚育人合力。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如何更好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达成和思维品质提升,建立起有效的实施与落实机制成为了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有效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破解了困扰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中的诸多顽瘴痼疾,促进了与会人员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变革,推动了我省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新发展。学科基地育人共同体的建立,也进一步深化了各省级历史学科基地校之间的合作,强化了历史学科基地的教研实力与育人实力,优化了各基地校的学科建设方案与课程改革机制,发挥出了省级历史学科基地的品牌集群优势,扩大了学科基地的影响力与辐射范围。我校将抓住此次研讨会的契机,继续丰富省级历史学科基地内涵建设,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和育人方式的变革,砥砺深耕,履践致远,擦亮济宁一中首批省级历史学科基地的教育品牌,为我省的历史教育工作做出更突出贡献。

 

来源 | 历史教研室

撰稿 | 孟凡华

审核 | 高艳红

审批 | 李成顺

编辑 | 党政办公室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新学”之一。1931年起为“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42年至济宁市解放前夕,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1951定名为济宁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区地址

北湖校区(济宁市太白湖区圣贤路11号)

太白校区(济宁市任城区南北晁家街1号)

任城校区(济宁市任城区任和路路北科苑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