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公布了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典型案例遴选结果,济宁一中《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智慧造物》2项校本课程案例入选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校本课程建设典型案例。
关于征集校本课程建设典型案例的通知
我校校本课程获奖名单
4月21日上午,济宁一中在行政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办了校本课程建设典型案例汇报、授权出版签约仪式。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网专家助理周璐老师受《校本课程典型案例汇编》编写组委托,参加了这场授权签约仪式。学校高度重视,邀请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校本课程教研员张双峰出席签约仪式。济宁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岩,校长助理、教科研处主任李成顺,校长助理王灿灿,教科研处副主任张岩,教科研处主任助理孔宁宁,获奖课程主创人员罗磊老师、王鲁燕老师出席,会议由张岩主持。
参会人员合影
仪式伊始,李岩校长对来访的客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从学校的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随后,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网专家助理周璐老师介绍了此次全国校本课程案例的征集情况。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启动校本课程建设典型案例征集工作以来,共收到全国各地、各学校的课程案例3933个,经过4轮全国遴选及课程专家的层层评审,最终评选出298个典型案例。其中山东省中小学共有45个案例获奖,全省仅有2所高中学校入选,济宁一中就是入选学校之一。周璐老师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校本课程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期待更多的课程涌现出来,为国家校本课程的建设贡献力量。
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网专家助理周璐
会上,罗磊老师从济宁一中机器人课程的发展历史、团队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育人成果五个维度进行了汇报。从2012年济宁一中机器人实验室揭牌成立以来,学生在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亚洲机器人锦标赛、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机器人比赛等8项国际大奖及42个全国一等奖、56个二等奖、36个三等奖。机器人课程教学11年,开发了《仰望星空Python主题课程》《3D仿真机器人的设计与实践》《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3套校本课程,培养了506名机器人特色人才,58人通过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进入985、211院校。机器人的课程注重跨学科、多学科融合,同时兼顾高校课程的衔接,通过项目学习,在大任务、大情景中开展学习活动,以任务驱动为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有效的达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素养。课程中爱国、爱家的主题或项目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课程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罗磊老师汇报获奖课程《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
王鲁燕老师介绍了获奖课程《智慧造物》。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持一定的价值理念,发扬传统技艺,了解现代手段,以激发学生创意、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原则,感知“造物智慧”。王鲁燕老师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介绍了该课程。多个教学项目获得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典型案例、济宁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济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智慧造物》课程力求通过真实的项目体验,让学生出力流汗,体验从无到有的造物乐趣。
王鲁燕老师汇报获奖课程《智慧造物》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校本课程教研员张双峰对我校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肯定了我校在校本课程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经验不可复制,体验不可替代”,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创设真实情境,进行真实项目,落实真实教学。还介绍了我市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全市的校本课程进行了规划,继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打造济宁地区校本课程体系。
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校本课程教研员张双峰
基于对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成果的肯定,李岩校长被基础教育课程专家编委会聘为一线课程专家。同时,《机器的设计与应用》《智慧造物》课程的主编罗磊老师、王鲁燕老师、张岩老师在授权书上郑重签名。为了更好地推广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入选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校本课程建设的典型案例,将由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网及江苏凤凰出版社推广及出版。
李岩校长被基础教育课程专家编委会聘为一线课程专家
罗磊老师、王鲁燕老师、张岩老师在授权书上签名
新时代,我们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继续秉持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初心使命,牢固树立“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新发展理念,开创特色学科创建之路,继续以特色学科建设为依托,夯实特色高中建设基础,不断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内涵。
来源:教科研处
撰稿:罗磊
审核:张岩
审批:李成顺
编辑: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