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
/
携手集智聚合力 共思共研促发展——济宁一中与金乡二中教学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

- 对外交流 -

资讯分类

携手集智聚合力 共思共研促发展——济宁一中与金乡二中教学共同体联合教研活动

    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济宁一中历史教研室,作为首批山东省高中历史学科基地,立足济宁市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搭建了与金乡二中的教学共同体平台。为了发挥济宁一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辐射作用,2023328日,济宁一中校长助理、教科研处主任李成顺和历史教研室主任高艳红带领历史教研室的骨干教师们前往金乡二中,开展了两校联合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 相得益彰

 

 

    这一环节,围绕《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展开同课异构。首先,由金乡二中骨干教师王淑艳引领学生开展教学。王老师以糖为线索,通过图片展示“糖的旅行”,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主线,连接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殖民情况,以小见大,脉络清晰。由于本课内容多、容量大,王老师根据高一学生的学情,在落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紧扣核心素养,有的放矢,张弛有度。随后,济宁一中骨干教师朱梦溪就本课在整个世界史的地位,另辟蹊径,以时代特征为主轴,从宏观切入到微观。朱老师以2012年航拍世界卫星图展示全球工业化的差异为点,引起学生思考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步步深入,充分利用表格等形式让学生立体感知“时代不同,国情不同,发展趋势自然不同”的阶段特征。在教学中,朱老师对教材进行了适当删减和整合,将课堂还给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促使学生形成历史思维。

 

 

金乡二中高一历史组王淑艳老师展示课

 

 

 

济宁一中高一历史组朱梦溪老师展示课

 

二 素养立意 精进教研

 

 

 

与会教师研讨交流

 

    针对王淑艳老师和朱梦溪老师的“同课异构”,两校教师分别进行了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这两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各有所长。无论是从立意、教材整合还是史料选用,都是恰到好处,非常符合新高考的要求;重视历史学科概念,明确阶段特征,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情景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两位老师课堂驾驭娴熟,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融洽。高艳红对两位老师的课予以高度评价,李成顺对金乡二中的高一教学作出以下指导:新高一的教学应当紧追高考步伐,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历史阶段特征;对于新教材的内容要大胆整合和敢于舍弃,把重点内容讲“透”,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 回归高考 立德树人

 

 

金乡二中高三历史组黄永庆老师展示课

 

   为加强两校联动,研讨新高考形势下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策略,提升2023年高考备考效益,金乡二中骨干教师黄永庆向与会教师展示了一节二轮复习课《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得到了一致好评。针对高三备考情况,济宁一中高三历史组组长高敏霞和金乡二中历史组组长分别交流了各自的备考经验和计划。

 

 

 

金乡二中常青校长发言

 

 

    金乡二中常青校长从整体上介绍了本校的教学情况,并在高三备考上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强调济宁一中和金乡二中已经建立了联合共同体,建议两校今后通过更多的活动加强交流和学习。

 

 

李成顺作总结发言

    最后,李成顺作总结发言,在仅有的六十余天的备考时间中,应当根据考情,对某些知识进行淡化,不是大篇幅地梳理基础知识,而是拓展知识体系;认真钻研近三年的高考真题,用好高考指挥棒,注重价值导向,回归立德树人的目标;年轻教师更应当勇担责任,积极向资深教师学习,把课研磨“透”,利用教学共同体的平台,互相学习,碰撞火花,共同进步。

 

来源:历史教研室

撰稿:朱倩

审核:高艳红

审批:李成顺

编辑:党政办公室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新学”之一。1931年起为“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42年至济宁市解放前夕,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1951定名为济宁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区地址

北湖校区(济宁市太白湖区圣贤路11号)

太白校区(济宁市任城区南北晁家街1号)

任城校区(济宁市任城区任和路路北科苑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