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建设、大单元教学实施的有效策略和实践样态,加强大单元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培育大单元教学优秀学科,我校于4月1日全天在任城校区多功能报告厅开展了校本教研暨大单元教学主题培训活动,特邀山东省教科院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高中生物学教研员王运贵和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邵朝友来我校作了专题讲座。
![]() |
主题培训现场
济宁一中校长助理、教务处主任、任城校区执行校长房晓辉,任城校区副校长王子峰,济宁一中附中校长段立江,济宁一中附小校长杜鹏,及济宁一中北湖校区、任城校区、附中、附小负责教务教科研工作的全体干部,各学科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备课组长),大单元教学设计团队成员,各学科听评课活动主讲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会议由任城校区副校长王子峰主持。
![]() |
与会领导、教师聆听讲座
第一阶段:校本教研
济宁一中教务处副主任张建从校本教研的背景、重点、措施、目标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强调实践反思、伙伴合作和专业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是基于本校的实际问题,是最符合实际需求和具有生命力的实践形式。基于我校校本教研的现状和问题,建议从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达成育人目标、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聚焦课堂强课提质等方面加强校本教研。
![]() |
张建分享校本教研经验
济宁一中校长助理王灿灿博士从为什么建设学校课程、课程体系是什么、如何建设课程体系等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深度分析,详细阐释了学校进行课程建设的价值和意义。指出学校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承载着国家意志和教育理想,是教师教学的抓手,也是应对新高考的重要途径,助推学生迎战高考。强调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利用特定的现场资源,吸收多样的教师智慧,设计开发适宜的教学内容,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 |
王灿灿开展学校课程建设培训
第二阶段:大单元教学专家讲座
山东省教科院教育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高中生物学教研员王运贵从教学理论和实践出发,深入浅出地做了《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报告。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变化,从以人为本到育人为本,从统一性课程到人性化课程,从学科逻辑到学习逻辑转变等十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提出大单元教学实施背景。王运贵主任坚持问题导向,明确了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路径和意义,指出大单元教学是为了实现高质量育人,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课标,驾驭教材,整合资源,在读懂学情的基础上,通过引领性主题,分阶式目标,结构化任务,递进性活动,持续性评价等项目化设计,聚焦真实情境,培育解决问题、知识迁移能力,建构学科学习整体意识,在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实现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提升课程理解、实践和评价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落地学生核心素养。
![]() |
王运贵作《新课标背景下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报告
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邵朝友从何谓课程单元、为何单元设计、如何单元设计三个方面,高屋建瓴地做了《单元设计的行与思》的报告。从《美丽的秋天》单元设计案例切入,探讨教学方案整体开发及实施步骤,明确学科大观念、跨学科大观念、超学科大观念的层级概念内涵,提出“确定预期学习成果、判断学习结果落实、设计学习经验及教学活动”的逆向单元设计总体模式,集中体现课程特质,整合零碎知识点,设计连续性聚焦一致的课程,助力知识迁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 |
邵朝友作《单元设计的行与思》线上报告
本次主题培训是我校一校四区加强沟通交流的联合教研培训活动,重视从小学、初中、高中基础教育各学段纵向贯通的角度整体教研,从各校区各学科横向融合的角度统筹规划,有助于我校整体教研质量的提升和基础教育全学段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推进。与会教师将以本次培训会为契机,加深对校本教研、课程建设以及大单元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聚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度反思总结,积极探索校本教研、课程建设和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切实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来源:教务处 任城校区
撰稿:孔丹 刘琦
审核:王子峰 徐传洋
审批:房晓辉
编辑: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