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
/
听课评课共交流 齐心协力促成长——济宁一中高一数学组青年教师过关课听评课活动成功举行

- 教育教学 -

听课评课共交流 齐心协力促成长——济宁一中高一数学组青年教师过关课听评课活动成功举行

    313—318日,在教务处的牵头下,我校高一年级成功举办新入职青年教师过关课。为共同分析问题、研讨策略,帮助新入职教师尽早过教学关,317日下午,数学教研室举行集中评课。校长助理、教科研处主任李成顺和教科研处副主任张岩参加了本次评课。会议由数学教研室主任吴广霞主持。

 

一、执教教师谈设计思路

 

      石益民:从章节的整体脉络出发设计《向量的概念》,生成本节课的知识点。

      马文婷:本着问题性的原则,引导学生掌握《向量的减法运算》的相关内容。

 

      周延吉: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向量的数量积》的相关知识。

 

 

二、评课

    参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三位青年教师的课进行了点评,老师们一致认为三位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围绕目标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讲解准确且科学,重点内容突出,均能有意识地开展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注重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吴广霞认为石益民老师态度从容,不疾不徐,教态自然,能够即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精心设计的板书使课堂小结自然且深刻,在调动课堂气氛上应该再进行进一步的设计;马文婷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充分利用投影仪等教具辅助教学,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且积极主动,若能适当放慢语速,注意课堂留白,教学效果会更好;周延吉老师声音洪亮,注重课前预习,学生参与度极高,课堂氛围活跃,若能关注学生差异,一定能使课堂更加完美。

 

 

 

    张岩分别用稳中求进”“轻松流畅”“参与融入概括了三位老师的教学特点,虽然教学风格不同,但均能紧扣教学目标,将课堂知识完整、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她就目标设定、情景引入、新授课、新知运用及小结五个教学环节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各位青年教师的发展指明一条更为清晰的道路。

 

 

三、领导寄语

 

    李成顺对新入职教师的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他强调,新入职的前几年是教师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教师要树立发展目标,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教学风格,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力求将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课,发展为研究型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建议下,新入职教师一定能够积累经验,成长为成熟且优秀的人民教师。

 

 

    本次青年教师过关课活动不仅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展现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更提供了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使青年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好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指明方向。相信通过不断思索、不断前行,每一位青年教师都会在实践中收获宝贵经验,济宁一中将持续关注和引导教师成长,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来源:教务处 数学教研室 撰稿:马文婷 审核:张建 吴广霞 

审批:房晓辉 编辑:党政办公室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新学”之一。1931年起为“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42年至济宁市解放前夕,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1951定名为济宁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区地址

北湖校区(济宁市太白湖区圣贤路11号)

太白校区(济宁市任城区南北晁家街1号)

任城校区(济宁市任城区任和路路北科苑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