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
/
专家赋能助成长,聚力前行蕴芬芳

- 校园新闻 -

资讯分类

专家赋能助成长,聚力前行蕴芬芳

         以课题引领教学,以科研促进成长,为推动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我校有幸邀请到山东师范大学傅海伦教授指导工作。1月3日下午,张岩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济宁市名师工作室、省特级工作坊的来自汶上、梁山、兖州、经开区、任城区等县区,济宁市育才中学、济宁学院附属高中的代表成员,济宁学院附属小学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齐鲁名师孙鲁,济宁一中课题负责人及课题代表成员齐聚我校对外交流中心参加课题开题及专题培训活动。会议由教科研处副主任张岩主持。

 

         讲座伊始,张岩说明讲座目的:通过此次讲座抛砖引玉,与大咖交流、反思、进步。张岩指出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路径。一线教师要一如既往保持不断学习、积累和思考,立足实践、及时总结,培养自身课题研究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开放性,时刻保持合作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做“原生态”的课题研究。

 

教科研处副主任张岩主持会议

 

与会教师认真聆听

 

一、课题汇报阐理念

 

         课题汇报丰富有序。首先由市级新立项课题负责人田利峰、宋琳莹、马芹三位老师做开题报告。三位老师主要从课题选题的背景、意义及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关键性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人员分工安排、课题预期的成果与创新之处等几个方面对课题的整体构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田利峰作《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学科融合的课堂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宋琳莹作《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范式研究与实践》开题报告

 

马芹作《地理主题式劳动课程体系的建构及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傅海伦教授认真聆听我校三位教师开题汇报

 

         讲座上,济宁学院附属小学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齐鲁名师孙鲁针对我校3位老师的开题报告,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介绍了课题设计的诸多细节、关键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重难点问题。孙鲁主任指出,在选题上,了解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向”“价值取向”,课题来源于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进行开展;其次做好方案,特别强调课题的规范,做好每一个环节,做真正的课题,不走过场、不玩花哨。认真撰写申请,注意申报的时间,细化申报的细节,早做准备,提前做好方案的设计,然后进行课题的论证阶段,记录收集好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最后叮嘱教师们发挥团队作用,民主合作、群策群力,不惟书、不惟上,只为实。平实的语言,精准的案例,针对性的分析,让我校教师们明晰了理论,开拓了思路,掌握了技巧,对课题设计有了系统性的认识和感悟。

 

孙鲁主任点评

 

         与会教师都认真聆听,虚心学习。此次课题汇报活动很好的达成了深度研讨、相互学习、切实有效的目标,展现了我校课题组成员们努力进取,踏实研究的精神面貌。

 

二、专家引领指方向

 

         傅海伦教授以《走新时代“教-学-研”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为题,为老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师学术发展规划课。他从时代呼唤教师建立新格局、如何有效教研、教研成果的分类与指导等方面为我们呈现如何走新时代“教-学-研”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以“教”为着力点,打造课堂主阵地,树立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发展观、师生观;以“学”为助力点,梳理重要学习理论,强化学习意识、扩充学习内涵;以“研”为发力点,善于从实践中进行突破,学会反思,开展课题、课程研究,做教研双优名师。 我们既要站位高、又要有影响力。研究型教师就是懂得教育理论,能自觉运用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提高教学质量;善于捕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对问题深入思考,进行专题突破和理论概括,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运用研究成果进一步服务教学,提高自身素质、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傅教授特别指出,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提高认识,不断研究,自我提高。

 

傅海伦教授作精彩报告

 

         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聆听了傅教授讲座,对教育教学和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对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乘风破浪争朝夕,不负韶华楫前行,在自己的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厚积薄发,追光而行。

 

与会教师合影

 

         “钻尖仰高,行以致远”,傅教授的讲座已经把智慧的种子种进老师们的心间。今天的教师,既是工作者,又是学习者,更是研究者,细细品味之余,我们会把收获化作前行的力量,去探寻求索,相信我们的课堂必将更具魅力!

 

来源:教科研处

撰稿:冯童童

照片:孔水滕

审核:张  岩

审批:李  建

编辑:党政办公室

 

专家介绍

 

         傅海伦,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点方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课程与教学论、教师专业化发展与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名师名校长培训与工作室建设和山东省中考、高考发展改革与研究。本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全国首届教育硕士优秀指导教师、山东省第八届青年科技奖等。

         现兼任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数学文化组副组长;山东省教育学会数学文化教育研究会事理长;“国培计划”和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专家主要成员;山东省“齐鲁名师、名校长工程人选”培养和指导专家,数学学科组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事理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新学”之一。1931年起为“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42年至济宁市解放前夕,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1951定名为济宁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区地址

北湖校区(济宁市太白湖区圣贤路11号)

太白校区(济宁市任城区南北晁家街1号)

任城校区(济宁市任城区任和路路北科苑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