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
/
济宁一中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推荐名单

- 校园新闻 -

资讯分类

济宁一中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推荐名单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示了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推荐名单,我校成功入选。

 

 

 

传承百廿文化,深化科学教育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 年,是清末兴办最早的“新学”之一。从学校兴办之始,就以格物、博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见长。承孔孟儒风化育,得千年运河滋养,百廿来,学校矢志兴学强国,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立足丰厚区域文化资源和深厚办学底蕴,发挥区位、师资、生源优势,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落实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科学育人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聚焦人才培育,打造科教品牌

 

     我校历来重视科学教育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和科技教育的科普全覆盖。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科普示范校、山东省首批科学特色高中、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和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种子学校,成功申报“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生物、地理 2 个学科获批市级学科基地。本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推荐名单,进一步助力我校打造高水平的科学教育平台。

 

 

     过去的一年,学校继续践行“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全面发展,尊重个性”的办学理念,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构建系统课程,助力学科发展

 

     立足学校实际,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聚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理念,全力推动学科课程建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技术等科学类学科,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多元课程,形成系列社团课程、奥赛课程等特色校本课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基于 STEM 教育理念的项目式课程》《人工智能课程》《微课题研究课程》《身边的化学》《工业生产》《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水问·济宁》《黄河入鲁·文化传家》等特色课程群。

 

坚持素养导向,丰富学科实践

 

     基于“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学思结合、重在实践”的理念,学校多措并举,不断丰富科学实践活动载体。校内成立科学类社团为学生个性发展、兴趣提质、综合素质提升提供平台,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支持有培养潜质的学生参与数学联赛、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奥赛以及科技创新大赛等项目活动;校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先后与济宁医学院、济宁博物馆、城市展览馆、中山公用水务等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经过科学课程的培养和社会实践的锻炼,我校科技竞赛成绩斐然:仅2023年,我校省级二等奖以上获奖人数 67 人,其中王人可同学荣获第 40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一等奖,王科锦、韩东弛、张宏睿、李昱贤、韩宇俊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二等奖。

 

 

注重学科建设,激发教师成长

 

     科学教育团队教师也得到了长足进步。2023年,郭龙婷老师的《利用传感器制作自动控制装置》被评为第二十一届全国高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优质课一等奖,强明明老师执教的《让小车跑起来—基于数字化实验系统的原电池装置的设计与改进》入选“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2022年,王鲁燕老师的《认识常见的传感器》、罗磊老师的 《人工智能的概念》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2021年,罗磊老师的 《走进传感器的世界》获得山东省跨学科主题学习优秀案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将以此次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评选为契机,持续提升教师科学素养与教学能力;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创新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并深入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拓展科学活动资源,进一步打造全省科学教育高地。

 

来源:教务处

撰稿:王政龙

审核:徐传洋

审批:李   建

编辑:党政办公室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新学”之一。1931年起为“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42年至济宁市解放前夕,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1951定名为济宁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区地址

北湖校区(济宁市太白湖区圣贤路11号)

太白校区(济宁市任城区南北晁家街1号)

任城校区(济宁市任城区任和路路北科苑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