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
/
研而有获,思而行远——济宁一中数学教研室大教研

- 教育教学 -

研而有获,思而行远——济宁一中数学教研室大教研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教研工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日,济宁一中数学教研室全体教师齐聚北湖校区对外交流中心,举行大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数学教研室主任吴广霞主持。

      本次大教研基于张岩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的两次活动和高三数学组备课组长外出参加的九省联考背景下的高考数学命题趋势与备考研讨活动,由来自三个年级的三位老师分享在教学、教研等方面的经历、经验和感悟。
 

      杨涛老师分享了上个月赴威海讲的一节公开课。本节课通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视频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设置逻辑连贯、环环相扣的问题串,进行设问及追问,将知识有机串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体会思维的碰撞;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多角度解题能力;通过让学生正向和逆向运用公式解决典型例题,较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青年教师石益民通过双向细目表展示近三年高考中的圆锥曲线章节题目分布、曲线类型及核心考点,分析了解析几何试题特点:题型多,难度大,分值高;并提出由于椭圆和双曲线部分相关性较强,适合基于大概念的观点把两部分内容整合教学。随后,石老师解读了执教的“立标课”——《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的设计思路。这节课通过教材课后习题引入,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总结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然后再从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入手,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总结一系列的结论。石老师通过微专题的教学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高三数学组备课组长冯启东老师针对刚结束的九省联考分享了感受和体会。本次联考作为一次高考模拟测试,昭示了未来高考改革方向,冯老师通过分析试题,探寻高考数学命题趋势,总结出四个方面的变化:第一,试题结构的变化。题量减少,增加解题时间,突出思维能力的考察;解答题分数增加,突出逻辑推理过程、数学表达能力的考察。第二,题目位置明显改变。正式回应了“改变相对固化的试卷格式”。第三,对创新题目进行了探索。备考创新型题目,要做到不盲目拓展知识,更加突出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和审题教学。第四,问题情境设计更加丰富。这些变化,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对教师和考生来说,既是告知,也是试探。

      吴广霞主任对三位老师的认真准备、用心分享表示赞扬和肯定,提醒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双基、注重通性通法;传达前段时间市教科院视导的要求:高考一轮复习(以及基础年级习题课)要在典型错误、错因剖析上强化,深挖问题的本质,注重规律方法总结、拓展、提升,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含量;重申集体教研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一举行大教研,三个组分别确定一个主题,主题(单元总结感悟、微专题、或是从课后习题引发的一系列思考等等)自定,以便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最后,吴广霞向教研室全体老师汇报本学期老师们参与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师生获奖情况,并表示这些工作离不开组长们的组织、推动,离不开老师们的支持、配合,希望新的一年继续携手同行、继续再创佳绩!

      行远自迩,万里可期。以研促教,砥砺前行。本次大教研为老师们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机会,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济宁一中数学教研室全体教师将在勤学、博学中,脚踏实地,思辨求远,青年教师将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快速成长,一路耕耘迎芬芳!

 

来源:数学教研室

撰稿:戴文腾

审核:吴广霞 张建

审批:李建

编辑:党政办公室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新学”之一。1931年起为“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42年至济宁市解放前夕,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1951定名为济宁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区地址

北湖校区(济宁市太白湖区圣贤路11号)

太白校区(济宁市任城区南北晁家街1号)

任城校区(济宁市任城区任和路路北科苑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