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
/
集备教研求实效,赋能教学提质量

- 校园新闻 -

资讯分类

集备教研求实效,赋能教学提质量

      为进一步做好集备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备课组团队建设,落实新课程理念,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我校进一步完善集备教研管理制度,建立了集备教研常态化观摩与考核机制,施行党委成员、中层干部、学科主任包保学科制度,促进集备教研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特色化。     

常态观摩,精耕细研

      学校成立集备教研管理小组,每周一晚自习定时参加各学科集备教研活动,深入了解各学科集备教研开展情况。集备教研活动采用“两案三定”模式进行,有详细的活动方案和教学方案,定时间、定主题、定人员,促进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有机融合,有目的、有过程、有方法地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实现资源的低耗共享和教学的优势互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形成集备成果,建设各学科集备教研资源库。

以评促教,提质增效

      教案作业展风采,夯实常规提质量。教学常规检查是进行教学质量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及备课组、学科教研室评价制度,落实集备教研成果,深度了解各备课组常规教学情况,学校教务处协同各年级部定期开展教案书写、作业批改评比展示活动。各学科教案依据课标、链接学情、精确定位、科学设计、内容详实,体现了老师们的敬业态度和专业水平。各学科作业设置合理、形式多样、批改认真,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升,有效巩固教学效果。

教案展示

      精准教研,深思笃行;凝心聚力,务实致远。加强集备教研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我校将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立足有效教研,力争高效课堂,探索各学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培养学生必备能力的有效路径,进一步规范集备教研管理,发挥集备教研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队伍建设,助力我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撰稿:孔丹

审核:徐传洋

审批:李建

编辑:党政办公室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新学”之一。1931年起为“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42年至济宁市解放前夕,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1951定名为济宁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区地址

北湖校区(济宁市太白湖区圣贤路11号)

太白校区(济宁市任城区南北晁家街1号)

任城校区(济宁市任城区任和路路北科苑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