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
/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引领未来——济宁一中召开“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调研工作座谈会

- 校园新闻 -

资讯分类

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引领未来——济宁一中召开“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调研工作座谈会

  3月15日下午4时,团市委副书记盛振凯、团市委学少部副部长李苹一行来我校就“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并座谈。济宁一中纪委书记李秋生、团委书记郭金丽、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陪同调研座谈。

  盛书记一行首先来到科技楼五楼人工智能工作室。指导老师罗磊汇报了实验室的团队建设和课程实施情况。我校《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和《传感器的使用》入选教育部精品课,《机器人应用与设计》入选教育部校本课程典型案例。同时,我校学生参加了各级各类机器人竞赛活动,如“世界机器人大赛”“亚洲机器人锦标赛”“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荣获国际大奖9个,全国一等奖42个,全国二等奖56个,省市一、二等奖100余项。盛书记对我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赞不绝口,希望继续开拓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助力,为我国高尖端人才的培养助力。

 

盛书记观看人工智能教育领域学生们的成绩

 

  在六楼航模工作室, 指导老师王媛媛对航模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我校航模课程以社团形式开展,主要学习航模的基础知识、组装和试飞,同时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对航模比赛进行培训。盛书记对航模工作室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对学生的自主创意设计,如创意船和创意手掷飞机项目大力赞扬。他勉励老师们积极奉献,为孩子们搭建更多更大的学习平台。

 

团市委领导在航模工作室调研

 

  然后,盛书记一行来到智慧造物工作室。指导老师王鲁燕介绍了木质结构桥梁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展示了孩子们的创造成果。盛书记询问项目的具体实施和价值意义,王老师说,该项目引领学生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经过创意设计、草图绘制、物化、优化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工程思维,在技术制作的过程中体会经典传承的魅力与创新的乐趣。

 

盛书记拿起学生手动制作的孔明锁

 

  调研最后,领导们一行来到技术教研室“拾光社”社团工作室。张正美老师正在给社团的学生们进行“2024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之未来太空车”的规则解读。盛书记鼓励学生们大胆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太空车,踊跃参与到我们国家的航空航天科研项目中去。在参观了历届学生设计制作的太空车作品后,盛书记对同学们学生们的创新设计能力表示赞叹。张老师还介绍了传统文化项目作品——灯具和特色福字,此项目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灯具和福字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设计注入新鲜血液。

 

张正美老师展示学生的创意设计作品

 

 

  调研结束后,团市委领导来到教师发展中心,与师生代表进行了亲切座谈。

  关于“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高二·21班张博闻同学表示通过参与实验室组织的“太空车”活动,对实验室有了一定的了解。他认为,学校的实验室工具丰富,环境干净整洁,为他们的科技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保护和指导非常到位,让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杨修齐同学表达了在火星车项目中的收获,同时希望实验室能够引进一些更好的软件、设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科技实践环境。

 

学生张博闻发言

 

学生李修齐发言

 

  在同学们介绍参加的科技类社团时,高二·25班田宇航同学说,他参加了创意编程社团,并在2023年的ICODE专项比赛中获得省一等奖。通过参加编程比赛,学会了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优化了自己的做事方式,对自己的影响很大。高二·31班孙浩珂同学说,参加了2023年航天创新赛,荣获省一等奖并取得国赛资格,希望学校能够举办更多的校内科技类活动,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平台。高一·33班魏衍儒同学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起,介绍了自进入高中后进行的创新项目——“智能塔吊”的研究过程,该项目已经入选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学生田宇航发言

 

学生孙浩珂发言

 

学生魏衍儒发言

 

学生刘铭宇发言

 

  最后,团市委领导关切地询问同学们对于参与实验室所取得的收获和影响,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提到在参赛过程中对作品的无数次修改和完善,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品质,培养了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高一·25班屈梦璐同学说,自己特别喜欢看科幻小说《三体》,就是受到了郭帆学长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影响。高一·25班李明奥同学提到信息课上接触到的物联网知识,打开了自己科创探索的一扇窗,通过课堂意识到科技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屈梦璐发言

 

学生李明奥发言

 

  李秋生书记寄语孩子们,要勤奋学习,增长知识,增强本领,努力为我国的科技和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最后,团市委领导充分肯定了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感慨济宁一中的学生积极向上、青春蓬勃的朝气和精神风貌,并鼓励同学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之余,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普实践,早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团市委盛书记鼓励同学们

 

团市委李部长介绍“小平创新实验室”项目深意

 

  自2022年7月济宁市第一中学获批“认定授牌”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以来,在团市委的大力帮助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信息技术教研室全体老师认真筹备,加强组织和建设,目前已形成六大课程群——“编程”、“人工智能”、“视听技术”、“智慧造物”、“发明与创造”、“航模”,开发了一系列多门类的校内选修课程资源,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大力培养提升了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进我校“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培养提升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扩大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

 

 

来源:团委 技术教研室

撰稿:商金芝

摄影:尹明月

审阅:郭金丽 杨艳

审批:李秋生

编辑:党政办公室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新学”之一。1931年起为“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42年至济宁市解放前夕,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1951定名为济宁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区地址

北湖校区(济宁市太白湖区圣贤路11号)

太白校区(济宁市任城区南北晁家街1号)

任城校区(济宁市任城区任和路路北科苑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