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启蛰,品物皆春。2024年3月11日晚,济宁一中地理教研室在学校对外交流中心召开新学期第一次集体大教研,会议由地理教研室主任仇素芳主持,地理组全体教师和实习教师共计40余人参加。
会议伊始,仇素芳总结了各年级地理组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强调了集体大教研的重要性,要求各年级地理组提升每周常规集体备课质量,并安排部署月度大教研主题及中心发言人。本次教研活动分为高中教师命题能力提升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技能提升两大主题。高三地理组马芹老师做了《从“答题人”到“出题人”—浅谈命题能力的养成》的汇报,从如何命题和模拟题命制案例两个方面展开汇报。在如何命题环节细致分析了从做题到命题的步骤、具体命题过程、命题素材来源、如何提升命题能力等几个方面。在模拟题命制案例环节选取了4组模拟题,分别从素材来源、设问角度、图表制作、答案设置等方面真实还原了题目的命制过程,引发老师们从命题人视角审视试题。马芹在谈到参与命题的付出与回报时说,参与命题的付出是巨大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挑选、整合素材,并且这条路鲜有鲜花和掌声,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默默地查资料、看论文;但同时回报也是巨大的:参与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进而想办法填补知识的漏洞,完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甚至重塑自我;命题还可以反哺教学,从命题人视角审视教学,准确把握备考方向,确保教考一致,从而实现高效备考。最后,马芹鼓励地理组年轻教师尝试命题,尽快完成从“答题人”到“命题人”的转变,让命题和教学相互促进,打造出一支提效增分能力强的地理教师团队。
高二地理组李亚老师分享了两个自己设计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课例。一是山东省中小学实验精品课遴选活动二等奖课例《探秘河流地貌》,该课例运用三维数字地球和动手模拟实验学习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及形成过程。1.三维数字地球的使用:教师演示长江流域的不同河段地貌——学生借助三维数字地球探析局部河流地貌特征——学生借助三维数字地球自主探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2.动手实验: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步骤,组内讨论组间补充,完善实验过程——自主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实验结论并进行汇报。二是“部级精品课”《绘制立体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周日视运动是宏观的、“虚拟”的运动,涉及宇宙视角和地平视角的转换,学生较难理解,在本节课利用自制教具天球模型、天穹-地平模型,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天似穹庐——认识天球模型,长竹系日——观测、围出太阳视运动,妙笔生花——绘制当地二分二至立体太阳视运动轨迹,时移势迁——分析不同地区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尝试让学生能从宇宙视角和地平视角理解、弄懂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从更深层次理解太阳的视运动,并能够绘制立体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最后,李亚分享了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依据、类型、常用教学模式和地理实验教学的困境与展望。希望与地理组各位教师一起,探索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形成。
随后会议进入提问发言阶段,各位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年轻教师就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疑问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与会老师一致表达收获颇丰并感谢两位老师无私的分享。
此次教研会议使全体地理教师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教学工作方向,为各年级地理组制定备课计划指明了方向和奠定了基础。每一次的教研会议都是思维的碰撞和方法的学习,我们坚信,借助集体的智慧,全体地理教师齐心协力,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每一次课堂教学,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地理教研室
撰稿:居博
摄影:居博
审核:仇素芳 张建
审批:李建
编辑: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