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巩固前期复习成果,精准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和规律,提高二轮复习阶段的备考实效,3月20日-21日,2024年济宁市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研讨活动在济宁市第一中学北湖校区隆重举行。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蒋庆同、济宁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敬东、济宁一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各县市区高中化学教研员和全市高三化学教师和基础年级化学备课组长300余人参加会议。
济宁一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和学校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高三二轮复习研讨会是高考备考关键节点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体老师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优化备考策略,将本次研讨会中的所学、所思、所悟、所得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为接下来最关键的冲刺复习增添更强的动力。
研讨会共有专题发言、课例展示和评课、专家报告三项内容。
在专题发言环节,五所学校的教师代表分享了高三二轮复习的高考题型分析及备考策略。泗水县第一中学的孙浩老师作《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分析及备考建议》专题报告。从立足基础、固本提能,精准规范、严格要求两大方面展开阐述了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的备考建议,并将化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简要介绍了VESTA软件在晶体结构教学中的应用。汶上县第一中学的朱晓慧老师作《二轮复习化学工艺流程》专题报告,指出模型建构的重要性,建构了试题结构模型和解题思维模型。曲阜夫子学校的李传芹作《化学实验综合题备考策略》专题报告,从重教材、重归纳、重规范、重评价、适度拓展五个方面提出了备考建议。梁山县第一中学的王义老师作《有机化学专题复习》专题报告,指出万变不离其宗,注重基础,回归教材的复习理念。金乡县第一中学的臧振丽作《化学反应原理》专题发言,从真题调研,把握命题方向和精心备考,提升综合能力两个角度阐述了学校的经验做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课例展示和评课环节。济宁一中化学组的史甜甜、张延平、代国帅三位老师,围绕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模块,开展了“素养为本”的高三二轮单元整体教学。三位老师以“碳中和、碳达峰”为大情境贯穿始终,以提高甲醇的生产效率为主任务,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综合调控三个子任务展开教学。
史甜甜老师执教《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提高甲醇的生产速率,引导学生从温度、浓度、催化剂等角度思考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措施,并最终聚焦催化剂,分析催化剂参与反应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粒变化及能量变化,帮助学生形成高考题中催化机理图和反应历程能量图的解题思维模型。最终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拓展了速率方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及变形式,促进学生问题解决和素养提升。张延平老师执教《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为提高甲醇的转化率,引导学生学习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化学平衡常数。由易到难,从单一平衡体系到多重平衡体系,并最终形成优化多重平衡体系的思维模型。代国帅老师执教《多重反应图像分析》,围绕多重平衡体系,深入分析多重反应图像,厘清反应关系和特点,提高甲醇的选择性。进一步理解甲醇实际生产中为何选择较高的温度和压强、高选择性催化剂,最终实现二氧化碳高效合成甲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济宁一中高三化学组组长王雪燕老师对这三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分析。王老师指出三位老师认真研读课标、统观考题、把脉考情。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明确,设置合理梯度的问题链,知识线清晰。同时注重模型建构和方法归纳,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打造了三节有化学思维、有突破、有创新、高效率的化学课堂。接着,王老师分享了济宁市第一中学的二轮复习备考策略。第一,群策群力,加强集体教研,提升教研质量。第二,精选试题。第三,打造高效课堂。第四,上好立标课、示范课、同课异构。
在专题报告环节,首先邀请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知名专家神祥强老师作了《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三二轮备考策略》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二轮复习的三大任务分别为将知识结构化、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手段是专题突破和模拟训练。分实验综合题、含锰高考题等专题对基本的考点、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指导。随后市高中化学教研员蒋庆同作《高三一模成绩分析及后期复习策略》报告,报告分三大部分,分别为一模成绩分析、试题研究和后续备考的建议。启示与会老师做好考情学情分析,把握高考命题方向,精准备考。根据高考实施教学,准确把脉,找准短板,对症施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来源:化学教研室
撰稿:杨硕
审核:徐传洋 宋新文
审批:李建
编辑: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