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
/
探寻科学教育真谛 规划学生发展蓝图——教育部专家组莅临济宁一中调研指导科学教育工作

- 校园新闻 -

资讯分类

探寻科学教育真谛 规划学生发展蓝图——教育部专家组莅临济宁一中调研指导科学教育工作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加强改进科学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的优秀思维品质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为全面准确了解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情况,促进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5月17日,教育部科学教育专家组走进济宁一中开展实地调研。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昭洪、副院长张西玖、高中教学研究部副主任周鲁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干部陪同调研。

 

 

交流汇报


    济宁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敬东对调研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创办科学教育实验校对学校高质量发展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后,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建做了题为《厚植人文底蕴  促进全面发展  突出科学特色  支撑个性成才》的专题汇报,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发展情况、科学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调研组专家与学校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科学教育的新路径、新格局。

 

 

现场观摩

 

    在学校干部陪同下,调研组观摩了我校的校史馆和科学教育场馆,包括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包括航模工作室、创新工作室、拾光社活动基地、机器人工作室等)、科普长廊、理化生实验室(组培室、生态室、标本室等),现场听取了物理教师王凯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牛顿第三定律实验装置》的发明思路及过程。

 

 

 

座谈指导

 

    通过听取汇报及现场观摩,调研组对我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教育的规范性、良好的师生面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科学教育实验校创建中的做法与举措给予高度评价。

 

 

    调研组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淑芳指出,济宁一中当前的科学教育规范,要在规范的道路上继续提升水平,走内涵式发展。通过融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协同育人,引入地方高校专家开展系列讲座,充分开发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提升科学教育水平,争取发展成为科学教育的示范点。


    调研组专家、天津市河西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张莉指出,济宁一中在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中能够规范、踏实地落实国家课程是一大特色。在整体保障体系建设和科学类课程体系构建方面亮点突出,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学生多元评价、衔接课程开发、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特色、形成亮点。从实验教学、衔接课程、跨学科课程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思考如何深入挖掘、内涵发展。调研组专家、天津市东丽区未来学校副书记卢学陆指出,济宁一中要继续挖掘学校的历史优势,在科学教育实验校的建设上形成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做法和体系。引入教师激励机制,激发科学教师活力。在课程建设方面深挖,形成一些示范性的案例。张西玖对专家组到济宁调研指导科学教育工作表示感谢。他强调,济宁一中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把升学教育和科学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借势借力、学科融通、引桥工程方面大胆的进行尝试,形成地方代表性的做法。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关注国家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切实推动科学教育在我市落实落地。

 

 

    本次调研指导对济宁一中今后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科学教育的前进方向。我校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充分领会吸收专家指导意见和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在政策机制建设、指向深度思维的教学方式改革、衔接课程开发、学生多元评价、青年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科学实践活动开发等方面聚力突破,力争形成体系化、可推广复制的科学教育创新实践,为丰富科学教育内涵,提升科学育人品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摄影:孔岩

撰稿:张建

审核:徐传洋

审批:李建

编辑:党政办公室

       济宁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02年,初名为直隶州官立中学堂,系清末山东省兴办“新学”之一。1931年起为“山东省立第七中学”;1942年至济宁市解放前夕,为“山东省立济宁中学”;1951定名为济宁第一中学。196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中学,1981年成为省教育厅确定的办好的19所省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区地址

北湖校区(济宁市太白湖区圣贤路11号)

太白校区(济宁市任城区南北晁家街1号)

任城校区(济宁市任城区任和路路北科苑路西)